刘军宁|主义与问题
思想有多远,人类才能走多远。问题永远不可能高于思想。一个社会中最短缺的永远是思想,占据社会制高点的永远是观念。这一点上,中国从不例外。所以,要多研究问题,更要多谈主义。
先看看胡适先生是怎么说的
胡适先生有句名言,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,深获中国知识分子之心,流行了四分之三个世纪,而且至今没有被遗忘的迹象。
这句名言,许多左派与右派文人都十分推崇,这就是:多研究些问题,少谈些主义。这句名言后来甚至成为许多人手中攻击主义研究者的大棒。
在中国,对问题、实际和实践的重视,对玄学、主义、思想和理论的轻视由来已久。正面的口号是真抓实干,反面的对照是“清谈误国”。
有一种熟悉的学风所提倡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,实践派改革家们也特别“低视”主义,主张在意识形态上“不争论”,真理要用实践来检验。
不过,对“多研究些问题,少谈些主义”,我有自己的看法。无论我们多么不喜欢以主义为标签的意识形态,在今天的公共事务领域,无一问题不是主义之下的问题,无一问题不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。
可以说,没有主义,就产生不了问题。没有主义的导引,甚至连问题都找不到。婚姻包办、男子纳妾、女子裹脚、婚内暴力在中国很长时间内都不是问题,只是某些主义深入人心之后,上述现象都成了问题。
问题,究其根本,来源于问题意识;短缺问题意识的人,很难发现问题,尤其是那些重大、有价值的问题。问题意识,究其根本,来源于主义与思想。在人类事务领域,不掌握重大的主义与思想,就无法发现重大的问题。
同样一个腐败问题,左派认为是改革开放的结果,方案是回到正统公有制计划经济;右派认为,现在的腐败是权力不受制约造成的,方案是宪政民主,实行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。
可见,依据不同的主义,甚至对同一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案也是大相径庭的。
再看看胡适先生是怎么做的
在社会、政治和公共问题上,胡适本人恰恰谈的全是“主义”,没有多谈“问题”。他并没有在哪个社会问题、政治问题上有过深入的、系统的研究。
他只是笼统地以口号化的方式来谈论主义,而后人所铭记的恰恰只是他的这些“口号”式的主义。熟悉胡先生政治名言的人,比熟悉他的《水经注》的人不知多了多少倍。
如果没有这些口号式的主义,胡适不过是个被遗忘的普通学者。其实,胡适所反对大家谈论的“主义”,不是一切主义,更不是他主张的自由主义,而是那些当时正在崛起的坏主义。
然而,对待坏主义的办法,不能用鸵鸟式的专注于其他问题来回避,而是用好主义来替代。主义要用主义来抗衡。
有人说,当代中国问题很多,每个问题都要具体地研究、具体地分析,应该多一些调查分析,多一些实证研究。我个人不反对研究问题,但同时也很主张多谈主义。
我们应该承认社会分工。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研究问题,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谈主义。
知识分子有两大群类:一类是主义型的知识分子,一类是问题型的知识分子。对前一种知识分子来说,应该是多谈主义;对后一种知识分子来说,应该多研究问题。
但是我觉得,在中国更为重要的还是应该多谈主义,多谈好的主义,尤其要多谈保守自由的主义。因为好的主义产生好的问题意识,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好问题。
总之,思想有多远,人类才能走多远。问题永远不可能高于思想。一个社会中最短缺的永远是思想,占据社会制高点的永远是观念。
这一点上,中国从不例外。所以,要多研究问题,更要多谈主义。
END
號主:Eunice
近日,微信修改了订阅号推送规则,號主精心为您准备的内容,可能被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流大潮中,消失不见……因此,想要第一时间看到號主的推送,方法只有一个,点「星标+在看」!
星标3步走:①点击标题下的「存在之链」 → ②再点击右上角「···」 → ③选择「设为星标」,完成
感谢链友们的关注、分享与支持,號主会继续用心奉上有思想、有深度的好文,持续不断的为思想加油~
看往期:
......
我知道你在看哦